首 页 协会概况 公告栏 行业资讯 食品安全 政策法规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食话食说 会员风采 支部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品牌效应 龙头带动农企创新

   
    【核心提示】


    十年为蛹,今朝化蝶。2007年,对于我市龙头企业来说,注定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三农”研究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品牌年”,银祥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银祥、如意、中盛、银鹭获全省“品牌农业金奖企业”;这是一个“创新年”,银鹭、银祥、惠尔康、如意、中盛、兴盛等6家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厦门食品科学研究院;这是一个“增资年”,全市龙头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有12家投资超过1000万元;这是一个“带动年”,龙头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2.38万人,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15.22亿元……


    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委农办主任洪春火欣喜地说,2007年,对于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品牌年”。我市继续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申报工作,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银祥集团今年先后取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银祥、如意、中盛和银鹭4家企业荣获2007年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并各获得省政府100万元奖励;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名牌产品6个;如意集团的“如意情”毛豆进入2007年中国名牌农产品初选名单;中盛、舫昌公司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进入冲刺阶段。
    来自农业部门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全市龙头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福建省名牌产品3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9个、厦门市著名商标17个;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79项;有12家企业45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7家27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建设的突破,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增资扩产有了新进展


    2007年,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增资扩产,新上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的重点项目,厂容厂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向现代企业转型。据介绍,全市龙头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有12家企业投资超过1000万元。
    惠尔康集团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东方食品城一期工程投产,二期工程正顺利推进,当年完成投资1.02亿元。银鹭集团投资7000万元引进了1条纯净水生产线、3条利乐型生产线,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工程。如意集团投资1.5亿元在日本成立东京如意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建设了高标准的蔬菜原料基地2万亩、在三明、澳溪、锄山等建设珍稀食用菌基地10万平方米和200万袋。农产品集团投资4103万元用于厦门台湾农产品中转集散分拨中心、厦门(闽台)花卉批发物流中心等建设。
    此外,源水公司投资了5000多万元建设农产品综合加工园。百穗行公司投资4200万元开发“高效环保型海水鱼饲料”项目。黄金香公司投资610万元建成了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机械化牛羊定点屠宰车间。舫昌公司投资950万元建设的空气卫生香新产品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市、区两级科技项目……我市龙头企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抓住机会,加大投入,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为了增强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委农办(农业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精神,深入调研,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据了解,2007年全市龙头企业投入科技开发资金1.33亿,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19家龙头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个;1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承担项目157项,有3家企业承担过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有2家企业承担过国家星火项目;拥有13项科技成果鉴定;有6家企业参与了29项产品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最大的一个亮点,当属银鹭、银祥、惠尔康、如意、中盛、兴盛等6家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厦门食品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总部设在银鹭集团,首批设6个专业性研究所,即厦门饮料罐头研究所、厦门肉类食品科学研究所、厦门食品生物工程科学研究所、厦门出口农产品科学研究所、厦门食用油科学研究所、厦门面制品科学研究所。我市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的成立,将成为支撑厦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带动成效进一步彰显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是各级各部门扶持龙头企业的目的,也是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石和根本。2007年,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彰显出来。
    2007年,龙头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种苗、通过与农户签订保护价合同等形式,共带动生产基地种植面积71.91万亩次,其中本地18.68万亩次,实施订单农业16.41万亩次。带动牲畜饲养144.21万头,其中本地生猪47.68万头。带动家禽饲养947万羽,其中本地656万只。带动水产养殖4万亩,其中本地3.15 万亩。
    2007年,龙头企业全年收购本地胡萝卜16.56万吨、包菜2.55万吨、毛豆2.11万吨、洋葱1.49万吨。此外,龙头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或返聘到基地当农业工人,2.38万农民共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15.22亿元,其中订单农业收入12.43亿元,全市农民年人均获得收入2437元。
    值得一提的是,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战略,通过跨区域经营,加大基地建设,加强原材料生产管理,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


    【人物感言】


    ●银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清水:
    2007年,我们银鹭集团辐射带动全国各地8万亩原料基地,近6万户农户、20多万农民,已壮大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之一。
    银鹭2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充分印证了一个事实:理清发展思路,找准方向,瞄准市场,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坚持“重商、亲商、扶商”的经销商合作策略,这一切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是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近几年来,集团以市场为源,科技为先,创新经营,建立基地,开拓市场,建立了“市场、公司、科技园、农户”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福祥:
    2008年,银祥集团将以荣获首届“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为契机,从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吸收转移农村劳动力,强化和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促进开发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开展工作。
    银祥要立足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者,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立足成为稳定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者,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生产供给中的桥梁作用;立足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增加节能环保设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立足成为国际品牌的缔造者,在原有生猪养殖、屠宰、猪肉食品深加工通过出口卫生注册的基础上,力争在产品出口创汇及农产品品牌输出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惠尔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叶争鸣:
    从1995年起,惠尔康就有了自己专门的品牌建设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安排资金投入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中。从组织、人才、资金、策划、广告、品质诸方面为企业品牌建设做出保障。2008年1月3日上午,惠尔康集团以1111万元的价格,击败太古可口可乐,成功竞得“鹭芳”品牌所有权。成为福建食品饮料市场上民族企业击败外资大鳄,本土企业保护本土品牌的第一例。
    我们认为,鹭芳是个优秀的地方品牌,20年的品牌积淀,只有和它一起成长的同乡人才能深刻体会并珍惜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有信心让鹭芳和惠尔康旗下的品牌共同发展。


    ●厦门如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珠凉:
    2007年,是我们如意的“品牌年”。我们投资500万元,在国外注册“如意情”商标;申报“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争取中国梅子等优势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为争创世界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打好基础,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计划邀请日本等国外新闻媒体、营销商、消费者到如意考察,现场了解和亲身体验如意集团“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强力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食品安全能力和建全的可追溯体系。
    此外,在日本成立如意食品株式会社,也是我们品牌制胜的一个大手笔。我们通过在日本建设优势农产品展示厅及营销中心,进一步强势拓展“如意情”自主品牌、民族品牌的市场,提高如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国内其他优质农产品搭建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传:
    2008年,中盛粮油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品牌创建的力度,将“盛洲”非转基因食用油打造成为中国非转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
    今年,公司争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将实现“盛洲”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力争将“盛洲”食用油系列产品申报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争做食用油行业的排头兵。
    2008-2009年,公司准备投资建设一条6吨/小时人造奶油(起酥油)产业化生产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填补福建省空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预计到2010年,公司年生产能力将达35万吨,年产值38亿元。


    ●厦门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裕强:
    2008年,我们将围绕着“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向生产领域、零售终端两头延伸”的发展战略,稳健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批发市场这一核心业务上精耕细作,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坚持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从技术、品种上指导基地农户的种植、养殖,生产出适销对路、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带动农民致富。
    另一方面,通过零售终端生鲜超市的经营,本着“民生所需、民兴所为”的经营宗旨,充分发挥旗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严把餐桌安全关,加大生鲜食品检测力度,实行从基地到市场的全程监控。


    【亮彩数字】


    2007年,市级财政共下达资金566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无公害基地建设。
    争取国家和省级扶持资金600多万元,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也从各自渠道加大对龙头农企的资金扶持。
    2007年,全市3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9.84亿元,同比增长15.04%,2家市场型龙头企业实现市场交易额50亿元。
    全市34家龙头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实现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24.65 %;出口创汇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上缴税金2.31亿元,同比增长31.53%。
    2007年,全市龙头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有12家企业投资超过1000万元。
    2007年,全市龙头企业投入科技开发资金达1.33亿元,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
    银鹭、银祥、惠尔康、如意、中盛、兴盛等6家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厦门食品科学研究院,首批设立6个专业性研究所。
    2007年,银祥集团先后取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7年,银祥、如意、中盛和银鹭4家企业荣获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并各获得省政府100万元奖励。
    2007年,我市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名牌产品6个。
    2007年,如意集团的“如意情”毛豆进入中国名牌农产品初选名单,中盛、舫昌公司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2007年,龙头企业共带动生产基地种植面积71.91万亩次,其中本地18.68万亩次,本市以外的有53.2万亩次。实施订单农业16.41万亩;带动牲畜饲养144.21万头,其中本地生猪47.68万头;带动家禽饲养947万羽,其中本地656万羽;带动水产养殖4万亩,其中本地3.15 万亩。
    2007年,龙头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2.38万人,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15.22亿元,其中订单农业收入12.43亿元,全市农民年人均获得收入2437元。


    【人物专访】


    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引擎作用
    ——访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龙头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引擎作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如是强调道。


    带动农民集约增收


    我市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要实现农业增收,就必须规模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詹沧洲说,各龙头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租地经营等形式,与农民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也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各龙头企业可积极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按产业、产品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丰富和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带动农民转移就业


    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3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89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0.9%,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詹沧洲表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身也是生产加工企业,可为广大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希望各企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以更加优惠的条件,积极吸引更多的本地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重视对本地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并努力按劳动合同法规范用工管理。


    确保农产品市场物价平稳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直接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既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龙头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詹沧洲要求,各龙头企业在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市场供给保障,更加关注市场物价稳定,特别是在市场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时能发挥企业优势,及时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同时,各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努力做到“五个有”,即: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有达到国际水平和符合国内规定的质量标准,有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先进实用的产品检测检验设备,有严格的产品质量跟踪服务。


    带动新农村建设


    詹沧洲指出,当前我市正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来自农村,要服务农村。希望企业在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开展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组织有农村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农村扶贫济困、帮学助学等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詹沧洲表示,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29号太平洋广场三楼ST29-30 邮政编码:361012 电话:0592-5030100 传真:0592-5030990
技术支持单位: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