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公告栏 行业资讯 食品安全 政策法规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食话食说 会员风采 支部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食品安全

她用笔尖守护市民食品安全

    2018-05-0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  【推荐人选】

  高金环
厦门晚报社经济部记者。参与《食品安全科普读本——小学篇》的教材编写,得到编审委员会一致认可。

  12年如一日,坚守在新闻一线的高金环与食品安全“较上了劲”:多次参与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与执法部门在一线冲击黑作坊;筹划开设厦门首个食安科普专栏,告诉市民如何才能吃得安心……持续关注食品安全的她,用大量的新闻报道,为宣传和推动厦门食品安全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取证抓“李鬼” 

  跟执法人员冲击豆腐黑作坊 

  多年来,作为对口厦门市场监管部门的一线新闻记者,高金环具备了与执法人员一样灵敏的“嗅觉”和坚定的行动力。   

  此前在一次日常采访中,高金环注意到某品牌的豆腐十分畅销,品牌效应尤为明显,实际上,这当中有不少“李鬼”冒用该品牌,堂而皇之地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豆腐,然而苦于没有证据,她一直无法进行深入报道。

  “2017年1月,当得知执法部门要冲击黑作坊,我马上报名要求全程参加。”高金环说,那时她很兴奋,终于等来了调查取证的机会。当月19日凌晨,她与禾山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来到两家仿冒某品牌豆腐的黑作坊,现场冲击……等高金环回到家里,已是凌晨3点多,为了尽早把报道赶出来,她顾不上洗漱,带着一身困倦马上开始着手写稿,清晨6点稿件准时发送到了编辑部。折腾了一晚,高金环早已没了睡意,紧接着开始跟编辑探讨稿件,等天大亮,又继续补充采访。

  这篇新闻稿件不仅呈现了黑作坊触目惊心的卫生状况,以及执法人员执法的全过程,还配以如何辨别假品牌豆腐的“小贴士”与“温馨提醒”,有着很强的服务性。报道见报后,引发市民的强烈反响,有读者专门打来电话,为执法行动和报道点赞。“能为市民的饮食安全出一份力,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高金环说。

  导向聚人心 

  开设厦门首个食安科普专栏 

  各类食品安全的谣言,会给社会带来恐慌,如何有效地让群众不信谣言、消除恐慌,是政府相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厦门市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食安办积极开展食安科普宣传工作。高金环以此为契机,通过积极策划,最终促成厦门市食安办与厦门晚报联合设立“食安斗阵行”栏目,“设置这样的栏目,初衷就是要让真正的食品安全知识在各类谣言中‘突出重围’,得以普及。”高金环告诉记者,栏目平均每月两期,每期半个版,也正因如此,她得以进一步成长,向“厦门食安卫士”不停靠近。

  食品安全无小事,如果报道角度不恰当,反而会出现反面效果。一年多来,无论是筛选话题、寻访专家,还是推敲字句、客观报道,高金环无不认真细致,小心缜密。截至今年4月底,“食安斗阵行”栏目已刊登28期,栏目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不少市民还建议将栏目报道集结成册,便于系统学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不仅如此,高金环还很清楚地认识到,让更多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是创建工作的要点。今年4月20日,高金环协调组织关心厦门食品安全的人士,参加了市食安办联合同安区食安办、农业局举办的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监督抽检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助力厦门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近期,高金环还参与了《食品安全科普读本——小学篇》的教材编写,凭借多年的采访经验,从小学生群体视角进行描述。在其撰写的第二讲“食物中毒离你有多远”中,她以“病从口入”的角度做提醒,再介绍哪些食物可能会引发中毒,最后说明预防食物中毒的注意事项和不幸“中招”后的补救办法等。

  当介绍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时,高金环并没有深度描述食物所含毒素,而是简单完成定义后,引出哪些食物可能会引发中毒,如河豚,赤潮期间的牡蛎、扇贝、淡菜等贝类。这样的文章架构以及表达,既不失专业性,又通俗易懂,得到编审委员会的认可。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29号太平洋广场三楼ST29-30 邮政编码:361012 电话:0592-5030100 传真:0592-5030990
技术支持单位: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